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11074|回复: 0

女子留学8年268万藤校毕业回国4年月薪1万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7 23: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inJi 于 2023-2-17 23:36 编辑

女子留学8年花268万 藤校毕业回国4年月薪1万2

极昼plus

女子留学8年花268万 藤校毕业回国4年月薪1万2

女子留学8年花268万 藤校毕业回国4年月薪1万2

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摘要:春节后,一家留学咨询服务公司发布《国际教育发展与消费指导报告(2023)》,其中海归求职者选择北上广深超一线城市的仅16.9%,有更多涌向新一线和二线城市。

这三年,很多逃离的原因出现在豆瓣的“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里,超过4万名海归互相揭开自己的“失意”。在他们当中,多数人留学花费百万,但有的毕业后,归国即失业;或者拿着与自己期望相差很远的薪资;有人在上海疫情后被裁。

其中三位在北上广深生活的年轻人,分享了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出国留学多是一种家长的“被动投资”,不带学术目的,以为是一步强有力的规划,但行业变动、学历缩水、疫情影响等社会因素叠加后,最终打破了这些投资预期。我们无意去评判“海废”这种现象,而是想了解身处其中的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个身份,又是如何应对生活的。

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文 | 张雅丽

编辑| 毛翊君

“感觉自己不止那个价”

陈霖,30岁,留美8年,建筑行业

去年七月,我在社交平台发了一篇帖子,关于藤校高开低走,30岁一事无成,没想到火了。

我是一名建筑师,写那篇帖子时,供职的地产公司经营状况不好。两年前还有四五个大项目,后来就赶上行业下行,很多公司都倒了。一个周末回老家,我晚上睡不着,写下这些焦虑。

实际上,去年初,我们公司就不再有新项目,一直持续到半年后我离职。这期间,我老公也离职了,家里的经济主要靠我。我跟公司提过一回涨薪,得到的回应是要等到11月。我看公司的情况,觉得是没希望了。没有项目,就意味着只有底薪,税前12K——和我刚回国那年的薪资一样。

2018年6月我硕士毕业,7月底就立马回了国。那年我25岁,在北京第一个offer的薪资一万二,当时感觉还不错,也没有研判过国内的行业市场,觉得以后上升空间很大。工作一年多后,我怀孕了,离职回家休养了一年。再找工作时,赶上疫情爆发。我当时能拿到的最好薪资依然是一万二,但觉得因为疫情,工资低是暂时的。可是过了两年,还是没涨。

我老公和我是同行,刚毕业时,我们俩加起来年入45万,现在工作将近4年了,反而比以前少了很多。有天他接我下班,车停下,我不想回家,我们坐在车里一直聊。他没留过学,一直比较乐观,我就非常焦虑。我在美国读了八年,仔细算过,花费大概268万。付出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这让我觉得对不起父母。

2009年我16岁,父母把我送到美国上高中,离开老家山西。高中三年,我过得基本没有娱乐活动,两点一线,语言不通,就下课听录音,啃课本,自觉也没浪费时间。之后考上了美国排名前30的大学,拿不错的奖学金,每个暑假都修学分。三年就本科毕了业,接着考上了藤校的建筑研究生。

我跟父母聊过,关于当年对我的培养规划,他们似乎也没有想那么多。我这样理解他们当时的决定,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想让我轻松一点。另一方面,我出国时,留学生还不是特别多,家长之间可能也有攀比。

我本科学的是城市规划专业,后来转成了建筑专业,也是听了家人的建议。我爸爸是做房地产的,在他当时看来,建筑师从各方面讲都不错,很多人涌进去。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行业当时已经在走下坡路,我们当时都没意识到。

回来工作了几年,跟身边人聊起来,发现差距非常大。有一些朋友没留过学,在互联网公司、银行和金融业,跟我上一份工资相比,至少高出1.5倍。我后来想,自己的焦虑更多源于行业,我很多留学的同学都觉得,做这行回来性价比不高。不得不承认,留学生现在满大街都是。

大家都很丧,要么说不想工作,要么就说转行。我的一位前同事告诉我,他们今年也没有项目,裁员了1/3。另一个前同事,也是我国外的研究生同学,前不久刚离职。他觉得累,更重要是没有前景,想转到互联网公司做界面设计,面试了两家没拿到offer。更惨的人,在上海疫情时被裁员,很久找不到工作。

后来我就刻意不太跟朋友们聊这些了,负面情绪会传染。我需要通过跳槽或者寻找副业,来对自己的生活重新掌控。我频繁地投简历面试,给家里记账,甚至摆过几天车摊卖椰子冻。

我倒不觉得自己到了“废物”的程度,但薪资不理想,会让我觉得自己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觉得自己不止那个价,有一种被困住的感觉。

那段时间,家里氛围非常低迷,经常吵架。现在很难想起具体的原因,就是一种不太正常的情绪宣泄。我时常会哭起来,声音很大。我跟老公不会在孩子面前吵,都是到楼下的院子里。

看到我的状态,我爸挺后悔的。他也受行业影响,提前退了休,心里郁闷,觉得把我拉进了这一行。有时候他会自己嘟囔,诸如朋友的孩子在互联网行业,我的发展如何。我知道他不是故意要讲给我听,是埋怨自己。我听到之后只能沉默,然后自己去消化。

有时候我会想。自己过去接受的教育是否真的正确?并不是努力学习,出国读个好学校,就能过得如愿。我有一个女性朋友,没出过国,读书只读到大专。在我看来,她过得比我轻松,生活质量比我高很多。看到她我就想,人生好像没有什么真正正确的。还有一个过去不被父母看好的小孩,因为漂亮,谈一个男朋友,就能获得好的生活。

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我按照一个指定的人生剧本,每一步都走得很努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回国发展,行业动荡,才发觉自己那么渺小。

“水个研,水个工作,水个户口”

梁摆,26岁,英硕一年,事业单位法务

我是个废物,这就是客观事实。

这感觉从2018年开始。那时我从北京一所普通211毕业,作为法学生,一边准备司考,一边考研。结果司考没过,考研到后来也不想准备了,就感觉还有选择。因为压根没有想过本科毕业后工作,就申请了英国的学校。那时候就觉得挺废的。

那学校QS排名50多,需要准备的材料不多,拿着大学的学分绩点,不带雅思成绩就能申请。就读一年,我的心态很明确:就是出去水个研。

那一年很开心,到处玩,学业压力也小。花费大概30-50万,我父母挺支持的,对家里来说,负担不算很大。我老家在湖南,小学来了北京,妈妈是公务员,爸爸做生意,上了大学后他们又回湖南了。如果我回到老家,反而没什么朋友,想在北京发展,就要拿到户口。

关于落户政策,留学生要在国外满365天才行。我当时查了一下天数,毕业回国时间差一点满一年,又硬凑了一下天才回来。

那是在2019年秋天,之后几个月,考了很多轮试,我进了一个事业单位的法务部门,签了五年劳动合同,有户口指标,违约金30万。找工作时,我就想着“水”户口的事,干什么不重要,只要能解决的户口就行。

工作后大概半年到一年,我开始摆烂。我是突然感觉到的,自己的精神被工作腐蚀了。干的内容多数就是生产合同,每天早上8点到单位吃个早饭,中午11点半休息,1点半起来再弄到下午4点半下班。

仔细想想,性价比还挺高,一天也不用干什么活,还有不到1万块钱。下班后可以在食堂吃晚饭,但我宁愿早点回家,一般准点就走,比领导还早。其实回家之后,我也不知道做了什么,时间就过去了。刚开始我还打游戏,后面游戏也不想打了。我想我是到了一定年纪,开始想要钓鱼,看人在网上修马蹄解压,做的都是些没啥意义的事。

我甚至摆烂到懒得去接触异性。过去,有人给我介绍女孩。那女孩我见了,人很好,但我就提不起兴趣,没心思去想。父母去年还给我安排了相亲,觉得我年龄到了,工作也是铁饭碗,户口也拿到了,该往成家立业的方向走了。但我觉得自己还没活明白,不想稀里糊涂地结婚。

实际上,这些条件都达到后,我反而感到自己被锁死了,好像在某一部分卡住了。我感觉很多留学生回国,都会期望很快就能过上中产生活,但就我了解的一些同学朋友来看,薪资跟期待相比少很多,职场上升也慢。

不过这些我早就不想了。体制内年纪轻的也都在30岁以上,我今年26岁,工作两年了,还是单位里最年轻的。氛围很和谐,就是看不到上升。我想象自己如果40岁还在这样的岗位上,会是什么样子,想了想就觉得很焦虑。

跳槽的话,似乎也没有很合适的岗位。我们法律专业,基本上就几条路,公务员、法官、律师,可我一条都不想走。高考的时候我想读金融,最后是被调剂过来的。我知道现在有很多社会考生重新参加高考,但我就是个随波逐流的人,从小就是个“划水怪”。

这工作虽然性价比可以,但在北京不用跟同学朋友聊,就知道应该没有比这工资低多少的了。那数字会足够让我觉得很废物。前年家里给了一些钱,我开始炒股,一天挣的钱有时比得上一两个月工资。但后来亏了几十万,我更没心思上班了。主要是金钱给我的刺激,会觉得上这个班没有意义,虚无。

我见朋友的频率从过去的一周几次变成一两次了。别人叫我,我就找理由推脱。倒也和一起回国的同学们聊起来,大家情况都差不多,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时候他们甚至会羡慕我,觉得稳定,户口也拿到了。我真没什么感觉。

有一天我好像顿悟了,自己就是不适合在体制内坐班。去年年底,一个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工作,是个央企,薪资比我目前高,必须强制出国三年以上。尽管是去非洲,我听到也很心动。也有人介绍我去券商,但我最终都没去,还是觉得麻烦,成本太高了,我首先要把现在工作的违约金赔了,以后也不确定是个什么结果。

去年十月初,我下载了一个交友软件,想跟现实剥离,在虚拟世界放飞自我。但一个月后我发现,上面也很无聊,打算注销了。我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新年打算继续摆烂。

“你在国外这么久,能不能加得了班?”

龚健,30岁,澳洲硕士两年,制造业财务

我2017年从澳洲读完硕士回国后,在上海的制造业公司做财务。去年上海疫情之后,我被裁了。三个月里,我在求职软件上留下七百多个跟人力沟通的记录,最终发过简历、加微信进一步沟通的,只有一百多个。大数据把海归废物小组推给了我。

在那么多次与公司的沟通中,我发现,我留学经历的优势勉强只占一半。有些公司,正好需要英语能力强,能对接国外,就算优势。有的公司会直接问。你在国外这么久,能不能加得了班,能不能适应国内的环境?

我对工作期望的标准一点一点降低。上家公司,通勤时间要一个半小时,我没接受。现在,即便降薪20%我也能接受,总要生活。

我开始长时间失眠,空窗的那段时间,即便出去旅游,也觉得没什么好玩,还不如继续回来找工作。我以前特别不爱聊天,但睡不着,只能想办法排解,跟朋友、家里人聊天。我是福建人,家里的一些亲友很早就出国了。我父母做生意,也希望我能到国外生活。大四那年,我又看身边的几个朋友出国,自己半推半就去了澳洲。

在澳洲读研的两年,我花费了家里将近百万。我会觉得并没有达到父母投资的预期,自我认同很低。这种感觉在刚回国时特别强烈。跟父母聊起这个事,他们会安慰我,说更重要的是投资我这个人,给我更多经历和体验。

我读的学校排名是澳洲八大,QS前50。尽管我有很多老外朋友,上课参加老外的小组,参加学校社团。但很多时候还是会觉得自己是个外人,没有归属感,还有很多时候会被某种贴上标签。我就想,是不是回国会更好。

2017年,我回来最早想进入金融行业,但不太巧,那一年金融业大低谷,券商、投行的机会都特别难。也是回国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水平在留学生群体中很平庸。跟我一起面试的,很多都是常春藤、剑桥、牛津等名校。我感到惊讶,竞争怎么这么激烈,好像大家都挤到一起了。

最终,我没能在金融业找到合适的工作。开始在制造业做财务,薪资在1万到2万之间。

这个薪资肯定会有落差。跟国外相比,我一个月在咖啡店兼职,80个工时,比在上海全职的薪资还要高。再对比国内的情况,我的一些朋友没有出国,但比我多两年工作经验,薪资就高出不少。后来我想,去国外读这个不划算。遇到市场低谷,反而不如提前两年出来找个工作。

现在,我刚有了一份新工作。每天往返要横跨上海,通勤将近4小时。但我和爱人并不打算回到福建,那里已经没有我合适的工作。

(为保护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3-28 20: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