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33|回复: 0

中国食品饮料公司进军新加坡 迈出扩张第一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3 11: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食品饮料公司进军新加坡,迈出扩张第一步

一名女子经过新加坡市中心梁城街一家中餐馆的广告

一名女子经过新加坡市中心梁城街一家中餐馆的广告

2025 年 10 月 10 日,一名女子经过新加坡市中心梁城街一家中餐馆的广告。路透社/埃德加·苏

概要:
中国企业将新加坡作为全球扩张的试验台
价格战和需求疲软促使中国企业走向海外
新加坡的战略位置助力中国品牌的扩张计划

新加坡 10 月 13 日(路透社)——过去一年,创纪录数量的中餐馆和咖啡馆涌入新加坡,利用新加坡作为全球扩张的试验场,以逃避国内疲软的消费需求、极端的价格竞争和极度压缩的利润率。

瑞幸咖啡(LC0Ay.D)等知名公司,以及珍珠奶茶巨头米雪(2097.HK),加入了新加坡火锅和麻辣餐厅运营商的行列,加入了疫情后海外扩张的行列,希望借助这个国际化城市国家的声望,行业专家和高管预计这一趋势将会加速。

“现在在中国经营真的很困难,所以很多品牌都选择向海外扩张,”湘菜餐厅“农耕记”的海外总经理周女士说道。该餐厅选择新加坡作为其全球扩张的第一站。
珍珠奶茶连锁店 ChaPanda 的新加坡经理 Joanna Jia 表示,持续的价格战迫使中国食品和饮料公司在海外探索新的增长模式。ChaPanda 于 7 月在新加坡开设了两家特许经营茶馆,并计划再开设两家。

自近三年前新冠疫情封锁结束以来,需求疲软一直抑制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房地产市场的长期低迷以及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加剧了食品饮料、电子商务和汽车等多个行业的价格战,加剧了通货紧缩压力。

在走向全球的过程中,文化相似的新加坡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企业的起步点,在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提高贸易壁垒的背景下,新加坡热衷于发展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的关系。

咨询公司 Momentum Works 的数据显示,截至 8 月份,约有 85 个中国食品和饮料品牌在新加坡经营着约 405 家门店,比去年 6 月份的 32 个品牌(经营着 184 家门店)增长了一倍多。

尽管本地经营者(包括低成本小贩摊位、中型企业甚至米其林星级餐厅)都在努力应对成本上升和消费者支出下降,但这一创纪录的增长依然实现——就像中国的企业一样。

中国品牌的高管表示,他们对新加坡的前景充满信心,因为他们可以借鉴精益的商业模式和供应链管理,这些模式和管理帮助他们在国内生存下来。去年,中国有创纪录的300 万家餐馆倒闭。

例如,茶馆连锁店 Chagee (CHA.O) 亚太区政府和公共事务总监 Jonathan Ng 表示,借助内部开发人员制造的机器,该公司可以在短短八秒内制作出一杯加了定制量冰和糖的冰奶茶。

这种灵活的流程以及通过以低得多的价格提供更多种类的饮料来快速适应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帮助瑞幸和米雪等品牌抑制了星巴克(SBUX.O)等西方竞争对手在中国的增长。

研究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数据显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19年的34%暴跌至去年的14%。中国是星巴克在中国咖啡店数量最多的国家。这家美国公司正考虑出售部分中国业务。

马来亚银行中国经济学家郑艾丽卡 (Erica Tay) 表示:“新加坡市场或许很艰难,但大陆市场却残酷无情,但他们却幸存了下来。”

然而,这些现成的模式却引发了本地企业的愤怒。代表700名企业主的新加坡公平租户联合会(Singapore Tenants United for Fairness)6月份在领英(LinkedIn)上发表声明称,本地企业难以参与竞争。

该合作社表示:“当中国的中小企业规模往往比我们当地的大型企业还要大时,很明显,我们的小企业与这些企业并不在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中。事实上,我们甚至不在同一个竞技场上。”

新加坡门户

中国企业高管表示,新加坡传统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拥有610万人口,主要为华人,是企业扩张的理想门户。他们表示,新加坡也是一个富裕、时尚的地方,因此在当地开展业务有利于品牌的良好推广。

ChaPanda 的贾先生表示:“如果我们能在新加坡建立我们的品牌,我们的品牌知名度就能扩展到马来西亚、越南,甚至印度尼西亚。”

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国企业往往得到资金雄厚的投资者的支持,这使得它们能够以高于当地竞争对手的价格抢占黄金地段。

例如,来自上海的米其林星级餐厅永福去年进入新加坡,投资 1000 万新元(772 万美元)。

永福酒庄董事、三位投资者之一叶成忠表示,这笔资金不仅涵盖了装修费用,还为租金、员工以及酒窖等其他运营成本提供了约五年的流动资金。

以新加坡为第一阶段,他计划年底带永福去伦敦,明年再去纽约和巴黎。

然而,房地产公司莱坊零售业务主管 Ethan Hsu 表示,大型中国企业集团的投资推高了租金,特别是在商业空间供应紧张、人流量大的地区。

此外,美食评论家 KF Seetoh 表示,中餐馆的涌入“稀释了新加坡的有机烹饪结构”。

然而,这些因素不太可能阻止中国企业逃离国内的价格战。

“这里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农耕记的周先生说。

(1美元=1.2954新加坡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5-10-30 05: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